桐廬縣合村鄉繡花鞋製作技藝是以桐廬縣合村鄉為中心,流傳在桐廬、臨安、建德、富陽一帶的傳統制鞋技藝。
合村繡花鞋與鞋墊製作技藝,最早起源已經不可考證,但是現時能看到的繡花鞋的實物是清朝光緒年間,故該項技藝最早不晚於19世紀後半期。由於當地習俗,靚女出嫁,必陪嫁鞋子分贈夫家大小,夫家則以鞋之精美程度品評新娘手巧程度。囙此,靚女多在此項技藝上花費心血,使合村繡花鞋遠近聞名。
合村繡花鞋與鞋墊以純棉布為原料,取深山竹笋葉墊入鞋底,以加强鞋底的吸潮,透氣,使用宣麻線納鞋底,並經糊鞋面、滾鞋口、平鞋底、楦鞋、繡花等多道工序而成。繡花鞋以綢緞為面料,用各色花線精繡,各式花樣,品種多達100多個。其特點是在傳統製作的布鞋上,女鞋要在鞋幫上繡花,而鞋墊則不論男女,一律繡花。
刺繡是製作繡花鞋最為關鍵的一道工序。簡單的圖案背後可能包含著多種刺繡方法,需要工匠數十日的手工勞作。合村繡花鞋刺繡圖案多種多樣,婚鞋上繡百合花、鴛鴦、蝴蝶,嬰兒滿月鞋上繡生肖動物,老人壽鞋上繡壽桃和福字等。精美的刺繡圖案裏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
合村繡花鞋多次參加國內博覽會及上海世博會,還遠赴美國、俄羅斯、西班牙、印度、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非遺展覽。
2012年,合村繡花鞋製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杭州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