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安千洪鄉製作桃花紙、宣紙的歷史可追溯到太平天國以前。古時用於書寫和繪畫的均為桃花紙,用途十分廣泛,製作家譜、紙傘、鞭炮引線、風箏、燈籠等等,歷史悠久,歷代相沿,素有“紙壽千年”的美譽。
宣紙的生產工藝與桃花紙的生產工藝大同小异,主要是兩者的原料不同,宣紙用的主要原料是檀樹皮加上稻草,而桃花紙的主要原料是山花皮,兩者製作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要求精巧細緻,從原料加工到成品,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千洪宣紙生產原料以青檀皮、桑樹皮等韌皮類為主要原料,原料經過浸泡、蒸煮、漂白後篩除雜質、鋤皮、打漿、攪拌分離纖維,再加水稀釋,放入一定比例黏劑成漿料後,便可以進行製作。宣紙製作時將竹簾及木框蕩入漿料中,經搖盪,使纖維沉澱於竹簾,水分從縫隙中流失,紙張久蕩則厚,輕蕩則薄,手抄紙完成後,取出竹簾,然後用線作為間隔後重疊,待水分流失部分,採用重壓管道,新增其密度,便可以進行烘焙。烘紙是利用蒸汽在密封的鐵板上產生熱度,以長木條輕卷手抄紙,用毛刷整平,間接加熱,使紙乾燥,最後裁剪成型,包裝成品宣紙。
長期以來,桃花紙、宣紙的製作技藝全靠口耳相傳,言傳身教,還要靠長期的積累和悟性才能掌握。
2009年,千洪桃花紙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