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解碼之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溪龍硯製作技藝”

發佈時間:2023-11-28 09:58:59

青溪龍硯始於明嘉靖年間(1558—1562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中華傳統名硯之一,產於杭州淳安,因淳安在歷史上曾名“青溪”,故將此硯定名為“青溪龍硯”。


據傳海瑞攜隨從海安等人到淳安六都源(今威坪鎮葉家、妙石一帶)查訪,到了洞源村龍眼山,見山下水潭裏有無數形狀各异的黑石,平滑光亮,近而還閃著許多黑色小點,煞是可愛。於是他揀了幾塊即命海安等人溯船沿新安江去安徽縣的制硯作坊,那裡的制硯師傅將石頭雕刻成大小不一的硯臺,用龍眼石製成的硯面與歙硯在發墨滲水方面幾乎無二樣。於是海瑞就在當地挑選了十幾個年輕人叫他們每人挑一擔龍眼石至歙縣去拜師學藝。 第一批學成回來後,就在龍眼山脚辦起了一座制硯坊,大規模採石制硯,硯臺傳至今日。


青溪龍硯以龍眼山開採的龍眼石製作而成。龍眼石石質堅韌滋潤,有金星的雲龍和銀星的雨夾雪狀,花紋絢麗,色澤耀眼,以其石製成的硯呵氣成霧,儲水不凅,硯面紋理清晰,發墨快而細膩,下墨快、不損筆鋒。


青溪龍硯形態各異,有方形、圓形、腰形、奇形等多種造型。


在題材上,多以我國古代傳說中神异動物“龍”為主,有獨龍騰雲、雙龍、五龍、九龍戲珠、龍飛鳳舞等各種形態,以及壽星、彌勒、松鶴、荷花、竹節、花鳥居多。


青溪龍硯構圖飽滿,整體感强,精雕細刻,古香古色,線條細膩,準確流暢,繁而不亂,柔韌而剛健,所雕各種動物花草和人物栩栩如生,與硯臺渾然一體,與紹興的越硯、江山的西硯並稱為浙江省三大名硯。


2012年,青溪龍硯製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杭州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