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届亞運會火炬

杭州第19届亞運會火炬設計方案名為“薪火”,設計思想源自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以其莊重大氣、意蘊深遠的造型,通過火炬手們的手手相傳,向世界展現中國設計的獨特創意、中國製造的硬核力量。


火炬造型自下而上“生長”,整體高730毫米,淨重1200克。 炬基,以八條水脈為文明之脈,代表浙江八大水系; 炬身,以良渚螺旋紋為演化,形似指紋,自然交織,精緻細密; 炬冠,以玉琮意涵為特徵,方圓相融,昂然而立; 出火口設計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內周而復始”; 整體輪廓曲線猶如手握薪柴,在動靜之中迸發出由外向融合的運動員力量感和彙聚態勢。


“薪火”,寓意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 火炬以玉琮為表徵,以人文歷史和山川風物為主幹,既是對中華文化的致敬和傳承,也向世界展示了真實、立體、全面的古代中國、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使中華文明聖地閃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薪火”,表達了各國運動員的團結共融。 火炬四面八槽,聚合至頂部中心@形象,以生命之河的形式象徵各國家和地區運動員彙聚杭州共襄盛事,呼應了本届亞運會“心心相融,@未來”的主題口號; 炬身紋樣以中國結穗尾結束,以東方元素展現著亞運大舞臺上的團結共融,也寄託著面向未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願望。


“薪火”,展示了浙江智造的魅力。 火炬以天然聖火與智慧科技為雙核支撐,在歷屆大型賽事火炬設計中獨樹一幟。 經過反復論證優化,先後突破工藝、資料、生產、運輸等科技瓶頸。 原材料通過區塊鏈科技數位上鏈,利用可溯源機制確保真實性; 金屬部分採用1070鋁合金旋壓成型工藝,表面先後經歷雷射精雕和陽極氧化兩道工藝淬煉; 握把採用可回收生物質資料,環保輕盈,便於手持; 燃料採用生物質燃氣,清潔安全可靠。


該項目由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王昀教授擔任設計指導,中國美術學院教師包天欽、陳贇佳、穀叢聯合帶領團隊歷時近一年,反復修改論證後共同創作完成。


來源:2022年第19届亞運會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