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杭州亞運會盛大落幕,杭州亞運村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村的賽時使命也告一段落。在亞運村裏,“村民”們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對於溫馨舒適的亞運村,對於精彩紛呈的亞運會,對於美麗大方的杭州,大家都有著說不完的回憶。
01運動員:好吃、好玩、好舒心
在亞運村運動員村各住宿區的居服中心門口,各國家(地區)的運動員們將大包小包的行李集中在一起,在工作人員們的幫助下,被抬上了行李車。運動員們紛紛合影留念,與工作人員、志願者們互道珍重、依依不捨。
“亞運村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舒服,又大又舒服。”中國澳門運動員徐雪鈞笑著說,“這裏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比如智能體驗中心、夜裏的集市。商業中心的店鋪裏也有不少體驗專案,很有趣,而且還有禮物可以拿。”
伊朗體育代表團的運動員們,和賽事期間天天相見的志願者們已經十分熟絡,相互開著玩笑,還不忘交換徽章,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友誼。
印度體育代表團的不少成員,都買了各式紀念品帶回家,想要將杭州亞運會的激情,傳遞到家鄉。
對於哈薩克斯坦體育代表團隨隊官員Bektur Kiyatbay來說,亞運村最讓他留戀的,還是各色美食:“非常好吃,菜系豐富,選擇很多,我認為這很重要,可以讓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有更多選擇餘地,這樣就更有家的感覺。”
中國香港體育代表團拿出了小禮品,送給工作人員們,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正是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貼心的服務,讓運動員們在亞運村感受到了溫馨和暖意。
高品質的硬體,舒適、乾淨的環境,專業的工作人員,一流的組織……所有的一切,組成了運動員們對亞運村的美好記憶。大巴車帶著“村民”離開了亞運村,但亞運村之美,早已留在了他們心底。
02技術官員:服務、美景、好震撼
不同於運動員,技術官員們無論是入住還是離村,都會相對分散一些,忙忙碌碌的技術官員們行色匆匆,為每一場賽事帶來專業、公平、公正的執裁服務。
如今賽事結束,亞洲空手道聯合會技術官員Dmitrii Kazanov終於有時間逛一逛紀念品商店,為家人挑選了禮品。“我的行李已經打包好了,馬上就要離開亞運村,心裏非常不舍。這裏有著一等一的服務,衣食住行都很方便,一切都讓我印象深刻,我的心都要留在這裏了。”
競賽部技術官員趙莉萍拖著行李箱走向安檢口,回憶起剛剛到達亞運村的那個夜晚,她說,看到技術官員村的第一眼,她就愛上了這裏:“乾淨、整潔、非常有格調,就這樣在商業街上來回走一走,都會覺得心情愉悅。”
亞洲曲棍球聯合會仲裁委員會委員Abdur Rashid Sikder有著極為豐富的大賽經驗,多哈、仁川、雅加達亞運會的賽場上都有他的身影。去年,他參加了北京冬奧會,對中國舉辦大型賽事的組織能力和軟硬體實力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我本以為,奧運會的標準會是最高的,亞運會不一定需要達到那個高度,但是我錯了。杭州亞運會的辦賽標準是如此之高,中國再一次給了我震撼。杭州亞運村是我見過最美的非競賽場館之一,從組織到軟硬體都是一流的,杭州真的讓我感到驚喜。”
如今帶著行李即將離村,Abdur Rashid Sikder心中頗為不舍,拿出手機四處拍下照片,把大美亞運村記錄下來。
03媒體記者:亞運村最美的風景就是人
媒體記者的工作節奏快、強度高,離村時刻,記者們帶著的行李也格外多,各類設備一件都不能落下。
攝像師Wang Tzu-yu正拖著行李趕路,她說,今天不僅是她離村的日子,也是她開賽以來第一次正兒八經吃了頓午飯的日子。“基本上沒有辦法按時吃飯,趕賽場、趕賽事、趕採訪、趕出片,午飯一般就是簡單吃一點麵包,繼續工作。亞運村最好的一點就在於——這裏有美味的夜宵!”
Wang Tzu-yui笑著說,亞運村媒體村餐廳的夜宵,實在是太好吃了,忙碌一整天之後,來到“深夜食堂”,積攢的疲憊一掃而光,第二天又可以活力滿滿,迎接新的工作。
Sudhir Rajoria是一名製片人,帶著團隊來到亞運村參與賽事報導,離村時刻,他還對村內專業、齊全的設施設備豎起大拇指。攝影記者Mochammad Rifqi Priyadiansyah更是直言,杭州亞運村是他去過的“最好的大型賽事居住區之一”。
“我覺得亞運村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新華社體育部副主任周傑說,“從工作人員到志願者,都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對於大型賽事來說,人或許比硬體設施更加重要。”
離別時刻,再見的話,卻說不出口。印尼新聞報導團隊的工作人員們在離開亞運村的最後時刻,對著鏡頭大聲說著:“感謝亞運村,感謝杭州!”
來源:杭州第19屆亞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