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解碼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桐廬剪紙”

發佈時間:2023-11-24 10:49:07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桐廬山清水秀,歷來是人們嚮往的勝地。桐廬剪紙藝術家把熱愛大自然的情愫,熱愛家鄉的情結,抒發在五彩紙上,傾注於剪刀之端。2003年,桐廬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建有“桐廬民間剪紙藝術館”、“胡家芝剪紙藝術館”。


桐廬剪紙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武林梵志》記載,桐廬在五代時期就有了剪紙的出現。 乾隆《桐廬縣志》中記載:“嫁娶之日行親迎禮用新轎花燈鼓吹前號”;“送殮設靈座供主七日”;“人日前後競以紙糊各種龍燈及竹馬極工巧”等,還有窗花、禮花、衣飾花、喜花和壽花等等,這些在明清時期的桐廬十分盛行,已經形成了家家戶戶剪窗花、貼門神的民俗盛景。


桐廬剪紙是中國南方剪紙的典型代表之一,秀美的山水為桐廬剪紙賦予了江南特有的靈氣。從技法上看,凝煉概括、厚中見秀、玲瓏剔透、含蓄華麗; 從表現手法上看,構圖巧妙、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形式活潑; 從題材上看,地域特色更加明顯,出現了展示美麗風景的山水剪紙,並形成了桐廬山水剪紙特色。


傳統剪紙作品中表現純山水風光的作品不多,風景一般只是人物故事的背景,所以,桐廬的山水剪紙,既是一種題材選擇,也是一種學術探索,更是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實踐。


2014年,桐廬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