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慈寺

淨慈禪寺始創於後周顯德元年,號“慧日永明院”,宋太宗改“壽寧禪院”,南宋紹興間改“淨慈報恩光孝禪寺”。 南宋嘉定間,品第江南諸寺,淨慈禪寺為禪院五山之一。 後經元、明兩代,屢有毀建,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多加重視。 近現代因時局變遷,淨慈禪寺一度甚為凋零。 改革開放之後,宗教政策逐步落實,寺院逐步得到恢復。 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論壇期間,佛螺髻發舍利供奉法會於寺內隆重舉行。


自吳越國建寺以來,歷代高僧輩出、祖師傳承有序,凡曆住持百餘代,接法於歷任住持、並被記錄流傳後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法嗣接近三百比特。 且淨慈禪寺歷代高僧於佛法、文學造詣頗高,文人墨客由此多有往來。 北宋文人蘇東坡與寺僧老謙結下的深厚茶誼,開啟了淨慈禪寺與杭州文士的千年茶緣。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寓居淨慈禪寺,期間逢好友林子方來訪,作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流傳至今。 明代亦有大儒王陽明往來杭州期間數次居於淨慈禪寺。


淨慈禪寺內古木林立,遺跡眾多。 有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鐘”,濟公運木的“運木古井”,蓮池大師首開放生之風的“放生池”,康熙皇帝禦制重修淨慈寺碑文的“禦碑亭”,乾隆皇帝禦制並御賜的“乾隆帝御筆書寫淨慈寺方丈咏古碑碑額”,供奉南宋道濟禪師的“濟公殿”,南宋時石田法熏禪師以禪杖叩地開鑿的“雙井”, 供奉永明延壽大師舍利的“永明塔院”,重修於晚清的“如淨禪師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