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杭州段)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首都杜哈召開的第38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大運河順利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大運河始鑿於春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大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全長約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至今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棲,南至錢塘江,全長約39公里,貫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幹四個城區。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大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對運河水質、景觀、橋樑、道路、古街、古建築等進行全面提升改造。中國大運河(杭州段)兩岸已形成了一條以自然生態景觀為核心主軸,以歷史街區、文化園區、博物館群、寺廟庵堂、遺產遺跡為重要節點的文化休閒體驗長廊和水上旅遊黃金線。


大運河是杭州旅遊的一張金名片、也是江南水鄉文化體驗的經典目的地。大運河流經了富庶儒雅的錢塘佳麗地,記錄在案了杭州繁華古都的滄桑沉浮和白牆粉黛的市井百態。不管是徒步、舟遊,還是騎行、小憩,都可以觸摸到杭州運河華而不燥的厚重之感,欣賞到運河沿岸無處不在的風雅之美。


大運河在杭州呈現了一幅“流動的中華文明,休閒的天堂畫卷”。在這裡,外國人領略“很中國”,中國人感受“很杭州”,杭州人感受“很時尚”。


中國大運河符合《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業務指南》第77條“突出的普遍價值的評估標準”規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價值標準(i)、(iii)、(iv)、 (vi)。


標準(i):中國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超大規模水利水運工程的傑作,創造性地將零散分佈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區間運河連通為一條統一建設、維護、管理的人工河流,其為解決高差問題、水源問題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實踐是開創性的技術實例,是世界水利水運工程史上的偉大創造。中國大運河以其世所罕見的時間與空間尺度,證明了人類的智慧、決心與勇氣,是在農業文明技術體系之下難以想像的人類非凡創造力的傑出例證。


標準(iii):中國大運河見證了中國歷史上已消逝的一個特殊的制度體系和文化傳統——漕運的形成、發展、衰落的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深遠影響。漕運是中國大運河修建和維護的動因,中國大運河是漕運的載體。中國大運河線路的改變明顯地受到政治因素的牽動與影響,見證了隨著中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改變而帶來的不同的漕運要求。由於漕運的需求,深刻影響了都城與沿線工商業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圍繞漕運而產生的商業貿易,促進了中國大運河線地區的興起、發展與繁榮,也在中國大運河相關遺產中得到呈現。


標準(iv):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延續使用時間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運河,被《國際運河古跡名錄》列入作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價值的運河”,是世界運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中國大運河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狀況異常複雜,開鑿和工程建設中產生了眾多的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實踐,並聯結為一個技術整體,以其多樣性、複雜性和系統性,體現了具有東方文明特點的工程技術體系。它展現了農業文明時期人工運河發展的悠久歷史階段和巨大的影響力,代表了工業革命前土木工程的傑出成就。


標準(vi):中國大運河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大一統思想與觀念的印證,並作為龐大農業帝國的生命線,對國家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大運河通過對沿線風俗傳統、生活方式的塑造,與運河沿線廣大地區的人民產生了深刻的情感關聯,成為沿線人們共同認可的 “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