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91165/2022-00193 文件编号 杭文广旅游议 〔2022〕32号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2-07-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对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建德4号建议的回复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29 16:15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量:

傅庆玲代表:

您在杭州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建议》(建德4号)(以下简称“建议”),被列为2022年市领导领办的重点督办建议,由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瑾领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社发局)等部门共同办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形成了“三位一体、五力合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杭州模式”,多项指标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非遗保护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生存和传承状况还有待改善和提高。您的建议客观、中肯地指出了目前我市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对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建议办理工作在陈瑾常委的亲自领导下,牵头单位会同各相关协办单位,根据提案内容制订了办理方案,明确了办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及工作分工,多次研究沟通,多方合力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政策引领,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用好用足上级部门资金扶持政策。国家、省级非遗主管部门均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市文广旅游局认真指导属地主管部门、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提前规划、找准项目、积极申报,用好用足国家及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政策。通过上下一致共同努力,2022年,争取到中央非遗项目补助资金共计293.3万元(共7个项目,其中建德市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补助39万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52万元(涉及周志华等25人)。争取到省级非遗工作经费补助共计647万元;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专项补助434.75万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148.8万元;省级濒危戏曲剧种专项保护资金35万元。二是完善市级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市级财政的支持,结合制定《杭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载体的扶持力度。目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完成《杭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初稿拟订,并多次召开专项政策制订推进会,与市财政局进行多次沟通协商,争取尽早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三是陆续出台区、县(市)补助政策。各区、县(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也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根据当地非遗保护事业发展需要,陆续出台相关资金补助政策。如2022年《建德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文广旅体〔2022〕24号)明确,列入建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补助。

二、抓住关键,完善制度建设。抓住名录制度建设关键核心,通过提升项目保护单位履职能力和传承人传承水平,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传承人队伍建设。一是组织专项调研,摸清现有家底。为全面掌握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基本状况,特别是传承人(群)队伍的整体发展情况及薄弱环节,今年开展了传承人队伍建设专项调研,撰写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为杭州非遗保护传承新时期新阶段的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措施。二是明确保护单位,压实主体责任。2021年底至2022年4月,对我市36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区划归属和责任保护单位进行了重新确认,前后历时近4个月,开展了大量统筹、协调和审核评估工作。明确了责任保护单位的项目保护传承的主体责任,督促保护单位提高履责意识,认真实施保护计划,落实好传承人的培养任务,有效促进项目的科学传承与保护。三是开展申报认定,做好梯队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省、市、区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中,“以传承为中心审慎开展推荐认定”的要求,2022年我市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传承人的申报推荐、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推荐、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的认定,西湖、滨江、富阳、临安和建德等区、县(市)都组织开展了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四是探索绩效评估,提升传承实绩。为督促代表性传承人认真履职,不断精进技艺,积极带徒授艺,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市区两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积极探索代表性传承人绩效评估工作。目前,省级传承人近三年的绩效评估工作已全面开展,不合格人员的整改和实地督查也将于8月底全部完成。截至6月30日,国家级传承人2021年度传承绩效评估已全部完成,共有4名国家级传承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等次,并已与国家级传承人全部签订2022年度《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协议》。

三、多措并举,强化载体培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体培育创建为抓手,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丰富手段、整合资源,为传承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采取的举措主要有:一是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培育创建。指导属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整合具较强创意设计能力的高校、优秀文创企业、互联网销售企业等相关机构联合建设工作站,通过开展“研究、研发、研培”来振兴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创新发展。经深入动员、统筹协调和两轮筛选,全市已开展1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培育,其中“宋韵传薪”非遗全域联盟工作站等4家单位已入选省级创建名单,入选数量全省第一。二是非遗工坊的培育创建。指导相关企业、村落社区、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力量联合创建非遗工坊,依托当地区非遗项目,立足“生产、就业、发展”,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增值增产增收。全市培育非遗工坊49个,其中塘栖百匠非遗工坊等22家单位入选省级创建名单,入选数量全省第一。三是非遗体验点的培育创建。指导相关文旅场所依托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以展演展示、交流学习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非遗传承传播和宣传推广,向市民、游客提供体验、学习空间,促进“非遗+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启动至今,已成功创建市级非遗体验点40个,下拨补助资金120万元;目前正在培育创建的市级非遗体验点27个。四是非遗酒店、民宿的培育创建。引导酒店、民宿在设计、建造、经营管理与服务中融入非遗主题元素,以评促建,开展各类非遗体验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情感和消费体验,提升我市酒店(民宿)业的服务品质和文化内涵。目前,已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酒店、民宿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初稿拟订和立项申报。6月27日,召开了杭州市首批非遗特色酒店(民宿)创建工作推进会,全市21家酒店(民宿)被列入首批市级创建名单。五是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培育创建。全力推进我市“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钱塘江诗路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培育创建。成立工作专班、召开联席会议、制订《创建规划》、开展实地调研、举办专题研培班,通过创建来带动市、区县、乡镇、村社的多级联动,将各地的非遗项目与非遗街区、市集、广场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整体性保护。目前,三家创建单位均已通过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中期验收。

四、聚焦传播,放大转化效应。优化传播渠道和方式,通过“非遗+教育”“非遗+互联网”等非遗宣传、展示和销售活动,为传承人创造更优质的外部环境,不断放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在下一代的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杭州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美好教育”建设目标,在学校特色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编制、师资培养、学后托管等方面工作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指导各中小学校用好《人.自然.社区》《最忆杭州》等地方教材,鼓励支持中小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加大非遗师资培训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开设工作室。市教育局、市文广旅游局共同推进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创建省级教育传承基地16个、市级教育传承基地26个,已推出杭州市“一校一品”非遗课堂示范点10个。二是强化非遗数字传播,实施“新媒体助力杭州非遗传承传播行动”。市文广旅游局的“i杭州文旅小柜”“ i”文旅直播间已顺利上线,采用网上直播、特色文化产品销售专场、乡村“慢直播”等多种形式销售非遗衍生品。指导帮助杭州非遗项目开设抖音号,截至6月底已开设非遗项目抖音号50 余个,拍摄非遗宣传视频项目200余个,累计播放量近50亿,点赞数达9323.5万,粉丝总量 750万;“杭州非遗”话题热度已达5000万,“千年运河观非遗看杭州”的话题度已达1.3亿。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数字文旅非遗版块正式上线,全网发售非遗数字藏品,开展非遗创意产品数字化交易试点。同时,组织我市100多个非遗项目参与“非遗购物节”,通过淘宝专区、京东、唯品会等平台销售杭州非遗衍生品3.469万件,销售额为1681.784万元。以文旅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和数字媒介的重要作用,提升杭州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杭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