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绿水”缘何身价大增?余杭青山村打开“未来乡村”的通关密码【文旅赋能·乡村共富·杭州实践】系列报道⑥

发布时间: 2022-01-18 15:09 来源: 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率:

“我们想在稻田里画一个圈,不是怪圈,而是一个领地,我们想支起帐篷与你交换内心的能量场,或者躺在你的梦境里回看云朵太空,我们用废旧的衣物造梦,简简单单的晒个太阳,让时间静止一会儿……”装置艺术设计团队成员YANZI用一首小诗《稻田与人的能量场》,描绘了她眼中青山村秋收的盛景。

11月14-15日,一场别具特色的“秋田宴”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举行。本着“物尽其用,用食物着色食物,用自然装扮自然”的环保理念,一群年轻的设计师用旧衣物制作稻田装置艺术,用村民家借来的收割机、锄头、斧子、镰刀、竹篮、铁锅等农具装扮稻田,市集、演出与秋收同时展开……

这场田野里的艺术活动,由“平行宇宙”创意工作室推出,入驻青山村仅一年时间,两名创业青年已经为乡村带来两个生态IP项目。与她们一样,近年来已有30余位国内外设计师、公益服务人士、高层次创业人才相继落户青山村,他们的工作室分布于山村各处。

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全市推进文旅赋能乡村“6+X”计划。以一汪“绿水”为起点的青山村,在生态保护、自然教育、传统工艺、公益服务等方面另辟蹊径,不断创新与拓展,打开了“未来乡村”共富的通关密码。

    “秋田宴”最初的发起人是杜红梅与李默。去年9月底,她们来到青山村,创办“平行宇宙”,以咖啡和酒水为切入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及手工艺,本着“不留痕迹”的原则,从事食物研发、公益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创意设计项目。

杜红梅说,她们决定从上海辞职来这里创业,是相中了青山村坚持公益环保的力度,支持创业者入驻的态度,以及新老村民努力共融的氛围。

青山村的特殊气场,影响着“平行宇宙”创意设计方向。一年来,公司参与和主导的设计项目,大多数都与公益、环保相关。除了“秋田宴”,还有今年4月举办的“无痕山林”活动。

“无痕山林”是一场环保名义下的登山徒步行动,主张“与自然共生”“人过不留痕”“低碳出行”,要求所有登山者保护沿途的山林,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带走沿途的垃圾。那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杭州、上海、南京的1000多名参与者。

“在‘无痕山林’徒步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延伸。”杜红梅说,延伸内容包括举行环保研学项目,让青少年在登山途中,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举办环保市集,现场有旧衣物回收、青山村传统手工艺展示、草木染体验、拒绝浪费食物宣传等;组织环保演讲,观看环保电影,大家一起聊气候变迁、海洋保育、栖息地守护等各种话题。

令杜红梅颇为感动的是,公益环保活动项目得到了青山村原住民的支持。无论是“无痕山林”还是刚刚举行过的“秋田宴”,现场随处可见原住村民贡献出的农具、餐具,以及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如今,像杜红梅、李默这样的新村民,青山村已经有70余人。他们带来创意的同时,也将公益环保理念带到村里。

乡村环境、公益服务、垃圾分类等乡村环保生态问题,是“青山村民主协商会”上的重要议题,新老村民畅所欲言,在一次次碰撞中,公益环保理念催生了一个个紧贴时尚、潮流的创意,成为乡村治理的优化方案。

今年以来,关于“传统捕鸟行为不适宜生态平衡”“厨余垃圾环保处理方法”等环保议题的讨论,让青山村落景区运营官杨环环和杜红梅都印象深刻。

“老村民担忧果树遇到鸟害,影响产量与收成,他们认为捕鸟网是最有效的防害措施;新村民反对这种方式,他们认为捕鸟网不符合自然保护、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协商会上,双方协商讨论,最后由公益团队代表提出,使用反光板、驱鸟装置的建议,得到双方认可。”杨环环说,讨论会上的决议很快在青山村落实了。

关于厨余垃圾环保处理方法,也在协商会上激烈讨论过,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尝试厨余垃圾堆肥法,把厨余垃圾制作成有机肥,帮助田园土壤肥沃疏松。

坦诚沟通、共同支招的协商会议,是青山村“未来乡村”运作的一个典型模式。新老村民在理解支持、和合共生的氛围中,吸引着创业青年、创业团队落户,为乡村带来创意与活力。

        是青山村选中了公益环保,还是公益环保恰好选中了青山村?回望青山村近几年的发展脉络,答案不言自明。

2015年为提升龙坞水库水质,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的青山村主动探索并率先在全区引入了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水库环境治理,打开了青山村“未来产业”打造的第一步。

2016年3月,龙坞水源地正式成为自然教育基地,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随着水环境保护知名度提升,更多慕名而来的双创人才带着项目进村、落地生根。

2017年,张雷、王幸泽和来自德国的设计师Christoph John被青山村的生态环境吸引。他们把村中废弃的礼堂改造成“融设计图书馆”,引导村民一同参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掘与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布展,融入艺术、设计领域。

图书馆与配套的融设计百工坊一起,以文创为核心,拓展了青山村民的增收渠道,也打造出以“融设计”为代表的、集教育与公益于一体的全新文创品牌。

2019年6月,青山自然学校正式开学,开始推广“自然教育+社区营造+生态扶贫”模式。通过自然学校的课程学习和活动开展,不但在环保人才上反哺了水源保护项目,也让游客和当地村民了解了更多的环保理念。

始于生态,忠于理念,行于环保,是余杭青山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通关密码。

一个个创新创业项目,带着一批批公益团队与优质人才落户青山,“未来产业”也从无到有,生成体系。眼下,青山村还有“青山市集”“青山学堂”“融设计”等文旅特色品牌,全年开展青山幸福夏令营、“五感未来”文化主题活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融设计年会、青山talk、稻田音乐节等数十场活动,文旅赋能之下的青山村,绘就了未来乡村的新图景。

融设计图书馆负责人王幸泽说:


未来乡村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环境。我们不仅仅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更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村民的生态环保理念和对美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