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91165/2020-01550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游局 公开日期 2020-04-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杭州市第十次少代会代表第12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4-02 14:55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点击量:

张宝乐:

你在中国少年先锋队杭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交的《关于共享阅读的提案》(第124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就我市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共享阅读工作,特别是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答复如下。

1.四级网络实现全覆盖。一直以来,我们积极构建由市本级图书馆馆(中心馆)——区县级图书馆(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村(社区)图书室(亚分馆)组成的四级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已累计建成市级图书馆2家、区县级图书馆11家、乡镇图书馆194家、社区图书馆713家、村图书馆(农家书屋)2069家,形成了一张连接中小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的服务网络,将各项免费服务送到读者身边,让公共图书服务触手可及。

在此基础上,我局一直坚持在杭州市城区的公办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合作共建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学校阅读服务网点。2018年起,此项目得到进一步拓展,服务触角向企业、社区拓展。项目通过这种跨系统的馆校联动,把图书馆设计的自主阅读、信息素养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活动融入少年儿童的日常学习中。截至2019年,已建成阅读服务网点66个。

2.一卡通确保图书大流通。我们建成了图书借阅“一证通”基层服务点2947个,实现了杭州全市区域内的通借通还,也就是可以“A地借,B地还”。目前,杭州市民卡全部自动开通借阅功能,市民使用市民卡或者二代身份证即可借还书;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达550分、杭州办事钱江分达573分均可免费办理电子借书证。一卡通的实施,确保了图书资源的大调度、大流通,四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可以在杭州市域范围内实现无障碍流转。

3.免逾期费体现人文关心。目前,每位读者凭证可在杭州图书馆和杭州少儿图书馆,分别外借文献(含图书、视听文献、期刊)20册。图书及期刊借期40天,借期内可续借一次,续借期15天;少儿视听文献借期14天,不可续借。所有文献超期免收逾期费,读者需还清超期文献(含视听文献)才可继续借阅。图书馆也会通过微信等方式提醒读者及时还书。

4.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校。2015年以来,我们联合市教育局实施了“青少年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校”工程,由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具体实施。该项目通过连通教育和公共图书馆两张网,建立“课后也精彩”青少年课外阅读平台,组建项目辅导团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将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送进杭州市各中小学校,实现全市774所中小学校全覆盖,满足师生不同需求。该项目于2017年在第83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上,作为“图书馆如何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贡献”优秀典型案例被推荐。2018—2019年,我们通过“课后也精彩”青少年课外阅读平台,为中小学师生提供数字阅读资源12种,累计资源访问量达到1605.7万余人次,增长率达46%。而杭州图书馆也同样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其中很多面向少儿读者,如: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精品馆、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少儿版、乐于学少儿多媒体图书馆,等等。青少年读者通过杭州图书馆网站和微信服务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访问。

2020年,在推进青少年阅读服务领域,我们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1.加强全市少儿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悦读快车—孩子们的流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校、少儿阅读服务网点及分馆建设三大项目,在杭州地区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少儿阅读服务体系,通过配送图书期刊、浏览使用丰富数字资源、开展多元文旅活动等,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让偏远地区、乡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等文化、教育资源相关匮乏的中小学,与主城区的少年儿童一样享受无差异的阅读服务。

2.打造一批杭少图研学主题分馆。杭州少儿图书馆将加强同市教育局、各区县市图书馆、青少年研学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等单位的合作,以文旅融合为指导思想,突出个性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惠及全市青少年的杭少图研学主题分馆,扩大全市少儿阅读服务推广体系的覆盖面,为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

3.参与长三角少儿阅读联盟。开展与长三角少儿阅读联盟牵头单位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员交流、业务培训及参加由联盟组织的相关主题联展及阅读推广活动,共同推进长三角少儿阅读联盟机制建设和交流合作。积极发挥杭少图在杭州地区少儿阅读服务体系中的牵头作用,积极组建本地区少儿阅读服务联盟,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联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学术研讨、地区交流为抓手,发挥各馆优势,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少儿阅读服务网络。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并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共建。

感谢你对我局及共享阅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