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全长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至今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大运河是杭州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江南水乡文化体验的经典目的地。大运河流经了富庶儒雅的钱塘佳丽地,记录在案了杭州繁华古都的沧桑沉浮和白墙粉黛的市井百态。不管是徒步、舟游,还是骑行、小憩,都可以触摸到杭州运河华而不燥的厚重之感,欣赏到运河沿岸无处不在的风雅之美。


大运河在杭州呈现了一幅“流动的中华文明,休闲的天堂画卷”。在这里,外国人领略“很中国”,中国人感受“很杭州”,杭州人感受“很时尚”。


中国大运河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第77条“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i)、(iii)、(iv)、 (vi)。


标准(i):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其为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实践是开创性的技术实例,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是在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之下难以想象的人类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例证。


标准(iii):中国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已消逝的一个特殊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传统——漕运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漕运是中国大运河修建和维护的动因,中国大运河是漕运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线路的改变明显地受到政治因素的牵动与影响,见证了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改变而带来的不同的漕运要求。由于漕运的需求,深刻影响了都城与沿线工商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围绕漕运而产生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中国大运河线地区的兴起、发展与繁荣,也在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中得到呈现。


标准(iv):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入作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大运河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异常复杂,开凿和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众多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践,并联结为一个技术整体,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具有东方文明特点的工程技术体系。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的杰出成就。


标准(vi):中国大运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与观念的印证,并作为庞大农业帝国的生命线,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大运河通过对沿线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的塑造,与运河沿线广大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成为沿线人们共同认可的 “母亲河”。